隨著企業培訓趨勢的演變,「體驗教育」成為提升組織競爭力不可或缺的方式。過去企業培訓課程多以硬式知識傳授為主,雖然短時間內能補充技術能力,卻往往忽略了軟實力的培養,如溝通協作、問題解決與團隊凝聚。如今,將體驗教育巧妙融入企業培訓課程,不僅能提升學習動力,更能強化「團隊合作激勵」的效果,真正做到寓教於樂。
為什麼體驗教育成為企業培訓的新寵?
體驗教育強調「做中學」,讓學員透過親身參與活動,從經驗中反思與成長。相較於傳統聽講式企業培訓課程,體驗教育能更深層地觸動個人情感與行為模式改變。在團隊合作激勵方面,體驗教育設計的活動往往要求小組成員在有限資源下共同解題,促進彼此的理解與信任,進而形成強大的合作默契。
透過引導式反思,不僅能讓員工檢視自己的角色與貢獻,也能將活動中體悟到的經驗帶回到工作情境,進一步內化成實際的職場行動力。因此,不論是新進人員訓練、儲備幹部養成,或是跨部門溝通強化,「體驗教育」都成為企業培訓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。
➤ 延伸閱讀:人才培育決勝關鍵|一篇看完公司教育訓練課程、員工培訓、及主管培訓計畫
體驗教育初探的五大哉問!
近年來,體驗式教學逐漸成為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,不僅能幫助學習者理解抽象、非認知的概念,還能帶來深刻的感受。然而,許多人在接觸體驗教育時,常常被各種專有名詞搞得霧煞煞,像是體驗教育、冒險教育、探索教育、拓展教育、戶外教育、PA課程等等,這些名詞到底有何差異呢?以下透過五大哉問,帶大家一起初步認識體驗教育的核心概念:
Q1【什麼是體驗教育?】
體驗教育指的是,參與者透過親身體驗與反思,進而學習並累積知識的教育方式。國外體驗教育的範圍非常廣泛,如音樂、美術、體育、戶外活動等都屬於其中;而在台灣,則主要聚焦於平面教具活動、繩索課程及戶外活動,較接近國外所稱的「冒險教育(Adventure Education)」。
➤ 參考活動:情境式體驗課程
Q2【探索教育與冒險教育的差別?】
其實兩者內容相同!當初引進台灣時,因「冒險」一詞可能讓人感到害怕,故取其較溫和、強調反思的概念,命名為「探索教育」。
Q3【PA是什麼?】
PA指的是「Project Adventure」,一個源自美國的體驗教育組織。早期台灣的體驗教育工作者常直接將這類活動稱為PA活動,導致大家以為PA是一種活動類型,其實它是組織名稱。
Q4【體驗教育的主要內涵?】
體驗教育的核心理念源自杜威(John Dewey)的「做中學」與「教育即生活」理論,強調透過行動與反思,在實踐中不斷重組、重建及深化學習。
Q5【體驗教育與團康有什麼不同?】
兩者間的差異不應只是名詞之分,而是應根據「想要達到的目的」來選擇適合的方法。體驗教育強調反思與深層學習,團康則重視氣氛營造與人際互動,各有其價值與適用場景。
➤ 延伸閱讀:抓住Z世代的心:企業教育訓練要這樣做
透過這五大哉問的梳理,相信大家對體驗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,下次再有人問起時,也能自信且有條理地回答了!
➤ 資料來源:【理論概念Bar 002-體驗教育初探的五大哉問!】
➤ 延伸閱讀:玩出團隊好默契:溝通體驗遊戲與Team Building活動
體驗教育的十六原則
在了解體驗教育的基本概念後,接下來進一步認識體驗教育的重要實踐原則。Luckner與Nadler(1997)整理了16項原則,涵蓋學員參與、經驗歷程以及教學者的角色等層面,提供作為活動設計與引導時的重要依循:
1.學員在學習中是參與者,而非旁觀者。
2.體驗學習需包含反思、評論、分析與整合。
3.體驗需與學員的現實生活與社會環境相關聯。
4.鼓勵學員主動提問、調查、好奇、創造並承擔責任。
5.認知、情感、社會性與身體行動的全人投入促進真實學習。
6.學習過程中包含成功、失敗、冒險及不確定性。
7.教學者需設計體驗、建立規則、支持並保障學員安全,引導學習歷程。
8.鼓勵學員自發性學習。
9.盡量從自然結果中學習,包括錯誤與成功。
10.讓學員從真實經驗中深化書本理論的理解。
11.學習結果是個別化的,成為未來成長的基石。
12.發展學員與自我、他人及世界的關係。
13.教學者需覺察自身偏見對學習者的影響。
14.幫助學員意識個人價值觀對行動選擇的影響。
15.以多學科方法探究真實問題。
16.引導學員理解制度、社會及文化因素對個人選擇的影響。
這些原則既是體驗教育實踐的依據,也是促進學員深度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指引,能協助帶領者在設計課程與活動時,兼顧學習的廣度與深度。
➤ 資料來源:【理論概念Bar 002-體驗教育的十六原則】
➤ 延伸閱讀:訓練『團隊凝聚力』第一步|全方位價值契約
室內team building遊戲:小空間也能激發大能量
許多人以為體驗教育一定得在戶外進行,但事實上,精心設計的「室內team building遊戲」同樣能達到絕佳的團隊合作激勵效果。無論是辦公室內的會議室,還是租借的小型活動空間,只要善用資源設計出引人入勝的體驗情境,就能讓企業培訓課程更生動有趣。
像是經典的「盲人方陣」、「信任倒退」、「資源整合挑戰」等室內team building遊戲,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打破隔閡、促進溝通,還能讓團隊在壓力情境下練習決策與分工協作。結合體驗教育的引導技巧,讓每一次活動後的分享討論都更有深度,進而將學習成果實際轉化到日常工作中。
技巧一:從真實挑戰中設計體驗教育流程
好的體驗教育設計,從企業的真實需求出發。例如,若組織內部面臨跨部門溝通問題,可以設計必須依賴多線索溝通完成的室內team building遊戲;如果希望提升領導潛力,則可以透過角色扮演類型的體驗教育活動,讓員工在情境模擬中學習領導與授權技巧。
每一次企業培訓課程中安排的體驗教育活動,應該要清楚設定學習目標、活動情境與反思引導,才能讓團隊合作激勵不只是短暫情緒的提振,而是長期行為習慣的養成。
➤ 參考活動:上市之路
技巧二:體驗教育結合系統化企業培訓計畫
單次的體驗教育固然有助提升團隊氣氛,但若要真正發揮企業培訓效益,建議將體驗教育納入年度企業培訓課程系統中。從新人訓練、在職教育到管理職培養,階段性地安排不同主題的體驗教育活動,如初階以團隊溝通為主,中階強化問題解決與領導統御,高階則著重策略思考與創新能力。
透過階梯式的體驗教育設計,讓員工在每一次企業培訓課程中累積深層的學習經驗,不僅能提升個人戰力,也能持續優化整體組織的團隊合作激勵氛圍。
➤ 參考活動:Global Game
技巧三:善用室內team building遊戲打破學習抗拒
很多企業培訓過程中,會遇到學員出現抗拒、消極參與的情況。這時,靈活運用室內team building遊戲就成為破冰的重要利器。透過好玩、輕鬆且富有挑戰性的活動,例如「密室逃脫模擬」、「合作積木建塔」等,讓學員在不知不覺中打開心房,並激發主動學習的動機。
更重要的是,活動結束後透過體驗教育專業的引導技術,協助團隊將遊戲中的體悟轉化為工作中可執行的行動計畫,真正達成企業培訓課程中最重要的「學以致用」。
➤ 參考活動:骨動未來
➤ 延伸閱讀:Team Building活動指南:凝聚團隊、激發潛能、提升效率
結語:讓體驗教育成為企業培訓的核心力量
在變動快速的商業環境下,企業若要培育出具備高適應力、高合作力、高創造力的人才,絕不能只依賴傳統的知識型企業培訓。融合體驗教育的企業培訓課程,搭配精心設計的室內team building遊戲,不僅能大幅提升團隊合作激勵的成效,更能讓每一位員工在親身體驗與反思中真正成長。
從今天開始,讓體驗教育成為你企業培訓的核心策略,打造出一支既有溫度又有戰力的超強團隊吧!
趕快為您的公司規劃一場『企業培訓/體驗教育』吧!
░ 宏星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░
➤ 信箱:nofunnogainbar@gmail.com
➤ 關於我們:https://nofunnogain.com.tw/%e9%97%9c%e6%96%bc%e5%ae%8f%e6%98%9f/
➤ 聯絡我們:https://line.me/R/ti/p/@210ioadw?ts=05031224&oat_content=url
#體驗教育
#企業培訓
#企業培訓課程
#團隊合作激勵
#室內team building遊戲